English

中信证券:高端培养基需求提升,国产加速替代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2-10-21      浏览次数:1594    分享:

随着抗体药物的火热和新一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兴起,培养基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市场空间近年来快速扩容。根据我们的测算,用于抗体/蛋白和CGT生产的高端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将在2025年超过35亿元,市场空间广阔。此前高端培养基市场被进口厂商相对垄断,我们认为随着国产培养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加上海外疫情带来的对本地化供应链需求快速提升,国内厂商将迎来快速替代的放量契机。综上,我们给予培养基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国内培养基前景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核心原材料,受益于下游蓬勃发展,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细胞培养基为细胞生长提供营养来源,是生物药生产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在样本药企原材料的采购中占据超过15%的比例;历经多年发展,无血清和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已经成为主流产品。伴随着生物药分子迭代(疫苗抗体/蛋白细胞基因治疗),我们测算培养基成本占终端销售额比例持续提升(~0.5% ~1.0%~2%)。考虑到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和占比快速提升,作为核心原材料之一,培养基行业将有望明显受益。

▍国内抗体加速进入商业化阶段,有望快速推动高端无血清培养基市场放量增长。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转引自澳斯康招股书),2020-2025年国内抗体药的市场规模将以36%的复合增速增长至1945亿元;而国内整体培养基市场规模在2021年为26.3亿元,其中无血清培养基17.1亿元;得益于抗体的商业化加速和CGT药物的研发火热,无血清培养基市场预计将在2026年超过50亿元,2021-2026的CAGR高达25%。而我们分别根据国内单升培养基和药企/CDMO销售额比例关系,以及产能规划数据进行推算,国内蛋白/抗体/细胞基因治疗的高端无血清培养基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亿元以上,对应CAGR超过20%。

▍国产培养基竞争力不断提升,迎来快速替代放量契机。

培养基的配方开发、客户品牌以及规模化供应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并且培养基主要成分和来源的变更属于重大变更,有着较强粘性。根据Frost&Sullivan(转引自澳斯康招股书)数据,三大外资企业凭借先发优势,长期相对垄断国内市场,2020年合计占据64.7%的国内市场份额。经过多年深耕,国产培养基品牌在产品性能已经能和外资媲美(最为知名的品牌:环凯);而在终端降价和疫情导致海外供应链不稳定的催化下,驱动着国产替代需求显著加速。根据Frost&Sullivan(转引自澳斯康招股书)数据,整体培养基市场国产比例从2017年的19.2%提升至2021年的33.7%,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则从2017年的6.7%提升至2021年的29.6%。

▍风险因素:

全球生物药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放量不及预期;培养基产品开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致毛利率大幅下滑;培养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随着抗体药物的火热和新一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兴起,培养基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市场空间近年来快速扩容。根据我们的测算,用于抗体/蛋白和CGT生产的高端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将在2025年超过35亿元,市场空间广阔。此前高端培养基市场被进口厂商垄断,我们认为随着国产培养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加上局部疫情带来的本地化供应链需求快速提升,国内厂商将迎来快速替代的放量契机。综上,我们首次覆盖并给予培养基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来源:金融界,转载只为分享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