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酶响应型果胶膜实现噬菌体可控释放:高效靶向杀灭食品中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发布时间:2025-08-08      浏览次数:9    分享:

研究背景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污染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多重耐药性导致传统抑菌手段失效。裂解性噬菌体虽具高效靶向杀菌潜力,但常规包埋系统存在被动释放、环境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利用低甲氧基果胶(DE=42.65%)与钙离子形成的“蛋盒结构”,结合细菌分泌的果胶酶响应机制,实现致病菌存在时噬菌体的按需释放。

Food Hydrocolloids

研究结果

噬菌体SAC特性

分离自生乳的裂解性噬菌体SAC(肌尾病毒科),头部直径82.14±2.01 nm,尾长238.07±0.44 nm。广谱抑制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含MRSA),MOI=1时1小时内快速杀菌,效果持续24小时且无耐药菌再生。其具有很强的极端环境耐受性,在-18~60℃及pH 5-10条件下存活率>90%,基因组无耐药基因及溶原化风险。

噬菌体SAC特性

果胶膜智能释放系统

优化配方:1.5%果胶+5%氯化钙交联(Ca5P膜),形成致密“蛋盒结构”,透湿率(WVP)降低35%(0.55 vs 0.85 g·mm/m²·h·kPa),溶解度从100%降至35.5%。

果胶膜智能释放系统

酶触发机制:金葡菌分泌的果胶酶(≥36 U/mL)可降解果胶链,使膜溶解度提升至44.6%,噬菌体释放时间从7小时缩短至1小时。

酶触发机制

均匀分布:共聚焦显微成像(CLSM)证实噬菌体在膜内均匀分散,无聚集现象。

杀菌效能验证

体外模拟实验中再25°C下,含噬菌体膜(Ca5P)使TSB培养基中MRSA减少11.59-log;添加果胶酶后进一步提升至12.07-log。此外,食品应用实验显示,在富含谷氨酸(促金葡菌生长)的豆奶中,Ca5P膜使MRSA降低8.90-log;添加果胶酶后杀菌效率跃升至10.47-log,且6小时即显现显著差异。

杀菌效能验证

安全性与应用前景

细胞毒性试验(RAW 264.7巨噬细胞)显示膜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存活率>89%。该系统可拓展至生鲜食品包装、加工设备涂层及液体食品容器内衬,通过感知致病菌自动激活杀菌功能。未来需延长存储周期验证工业适用性。

参考文献:ALVES D, MARQUES A, MILHO C, et al. Bacteriophage varphiIBB-PF7A loaded on sodium alginate-based films to prevent microbial meat spoil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19, 291: 121-127.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童思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