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干粉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22-09-19    浏览次数:2305

干粉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环节:原材料的控制、制备过程的控制、理化检测、微生物学检验及包装和储存条件等。

干粉培养基

(一)原材料的控制

原材料对干粉培养基的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需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由于国内对于原材料生产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厂家培养基原材料的质量差异较大,即使同一厂家其原材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批间质量差异。因此,原材料厂家一旦确定后尽量不要频繁更换,每批新原材料均要检验验收,以减少批间差异。

(二)制备过程的控制

每种干粉培养基在批量生产之前,重要的原材料应配制小量样品进行预试验,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在称量阶段需严格控制各原材料的称量误差,同时确保各原材料与预试验时所用原材料厂家及批号一致,除称量人外另需一人复核,并详细填写称量记录。

在生产过程中需进行pH值调测,使用pH值计对干粉培养基进行调测,除特殊说明外,应将干粉培养基pH值调至灭菌后冷却至25°C时,实际pH值在标准pH值±0.2范围内。

(三)理化指标检测

理化检验可迅速测出配方中存在的错误,而不需等待微生物培养试验,是培养基质控的有效手段,干粉培养基生产完成后需取样进行理化检测。

(1)感官形状:主要包含培养基溶解前后颜色状态符合要求、流动性和均一性良好、颗粒度较细、无肉眼可见杂质等。

(2)干燥失重:应控制在6.0%以下。

(3)pH值:除特殊说明外,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25°C时,pH值应在标准pH值±0.2范围内。

(4)澄清度:除特殊培养基外,培养基应澄清透明,灭菌后一般无絮或颗粒等杂质。

(5)凝胶强度:应统一使用凝胶强度g/cm² 作为标准来表示培养基的硬度。商品干燥培养基的凝胶强度控制为 450g/cm²~650g/cm² ,半固体培养基的适宜凝胶强度在90g/cm²左右。

(四)微生物学检验

1. 质控菌株的保藏和使用

为成功保藏及使用菌株,不同菌株应采用不同的保藏方法,可选择使用冻干法、多孔磁珠法、液氮法、穿刺法、液体石蜡法、斜面保存法等。

标准菌株:购自国际/国家菌种保藏中心,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标准菌株在实验室经过一次传代获得的一组完全相同的菌株。
储备菌株:从标准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培养物。
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菌株。

菌株传代时要保证一定的量(减少传代次数),使用的工作菌株应该是5代以内的菌株。每株菌株尽量避免多次使用,通常工作菌株不再传代。

2. 微生物学测试

微生物学检验是干粉培养基质控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采用定量测试、半定量测试和定性测试方法,具体检验指标包括:

生长率:按相应标准接种测试菌株进行检测,每种培养基上菌株的生长率应达到相应标准所规定的最低限值;

选择性:以适当方法将测试菌株接种至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选择性应达到相关标准中的规定值;

特异性:确定培养基的菌落形态学、鉴别特性和选择性,以获得培养基的基本特性。

按照规定,所有测试菌株的性能测试均达到标准,则该批培养基的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定。具体检测方法可根据或参照 GB4789.28- 2013 及《中国药典》等执行。

(五)包装、储存和运输

质检合格的品种,即可开出产品合格通知单,准予分装人库。干粉培养基应密封包装,分装容器的体积应比培养基体积最少大20%。产品包装上应明确标识下列内容:培养基名称、规格、贮存条件、保质期(或有效期)、生产批号和生产单位等,标识应清晰准确;包装过程中初步检查,有瑕疵的应剔除;按质控要求留样;做好登记人库工作。

干粉培养基应在避光、干燥处保存,必要时在5°C±3°C冰箱或冷库中保存。

一般可在室温贮存的培养基可直接运输。需冷藏的培养基在夏天可加冰袋短途运输,长途运输需要冷藏箱。

(六)证明文件

使用测试结果记录单进行文件记录并评价测试结果;生产企业应提供以下资料:培养基的名称及产品编号;批号;最终pH值;储存信息和有效期;标准要求质控报告;必要的安全和(或)危害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