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与霉菌菌落特征对比(建议收藏)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8

菌落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其形态特征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菌落特征

一、细菌菌落特征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细胞微小且繁殖速度快,其菌落特征具有明显的类群共性。从整体形态来看,细菌菌落通常呈现为较小的圆形,直径一般在1-3毫米左右,这与细菌细胞个体小、分裂繁殖形成的细胞堆积紧密程度有关。在质地和表面状态上,细菌菌落大多湿润、粘稠,这是因为细菌细胞外常分泌黏性物质,使得菌落表面富有光泽,用接种环挑起时容易形成丝状物,这种“易挑起”的特性是区分细菌与其他部分微生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细菌菌落的颜色相对较为单一,常见的有白色、黄色、无色等,少数细菌会产生特殊色素,使菌落呈现出红色、蓝色、绿色等颜色,例如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就呈绿色。此外,细菌菌落的边缘通常比较整齐,表面光滑或因菌株不同而略显不光滑,但不会出现复杂的褶皱或绒毛状结构。菌落的透明度也有所差异,部分细菌菌落呈半透明状,部分则为不透明,这与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和细胞内物质组成相关。

二、放线菌菌落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菌落特征兼具细菌和真菌的部分特点,但又有自身独特性。放线菌菌落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干燥、多皱,这是因为放线菌能产生大量的菌丝体,菌丝体相互交织形成紧密的菌落结构,水分含量较低,所以用接种环挑起时难度较大,呈现“难挑起”的状态,且挑起后不易形成丝状物。放线菌菌落的大小通常比细菌菌落略大或相近,多数情况下菌落较小,直径一般在2-5毫米。

在颜色方面,放线菌菌落多有色素,色素类型丰富,包括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会扩散到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呈现相应颜色,脂溶性色素则仅存在于菌落本身,常见的颜色有白色、灰色、粉色、紫色、黄色等。放线菌菌落还有一个重要的鉴别特征——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是由于放线菌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菌丝繁殖速度和密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同心圆状的层次结构,这一点可以有效与细菌菌落区分开来。此外,放线菌菌落的边缘通常不整齐,呈现出放射状的菌丝延伸,这与放线菌的菌丝生长方式密切相关。

三、酵母菌菌落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菌落特征与细菌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从大小来看,酵母菌菌落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直径一般在3-5毫米,部分酵母菌菌落直径可达10毫米以上,这是因为酵母菌细胞比细菌细胞大,且细胞间的连接相对松散。在质地和表面状态上,酵母菌菌落同样湿润、粘稠,用接种环挑起时易挑起,这与细菌菌落相似,但酵母菌菌落的表面更为光滑,富有光泽,呈现出油脂状或蜡状的外观,这是区别于细菌菌落的重要特点之一。

酵母菌菌落的颜色多为淡黄色,少数菌株为白色或红色,例如红酵母的菌落呈红色。菌落通常为半透明状,边缘整齐,形态规则,多为圆形。由于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菌落表面的细胞排列较为均匀,不会出现褶皱或绒毛状结构,整体外观较为饱满、圆润。

四、霉菌菌落特征

霉菌是多细胞真核微生物,由大量菌丝体组成,其菌落特征与其他三类微生物差异最为显著。霉菌菌落的最突出特点是菌丝细长,菌落疏松,由于菌丝体在培养基表面和内部大量生长蔓延,使得菌落呈现出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等形态,这些形态是霉菌菌丝体生长方式的直接体现。霉菌菌落无固定大小,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菌落可以不断扩展,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这与霉菌菌丝的快速生长和蔓延能力有关。

在颜色方面,霉菌菌落颜色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棕色、青色、黑色、绿色、黄色等,这主要是由霉菌产生的孢子颜色决定的。霉菌菌落通常多有光泽,尤其是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菌落表面会呈现出粉末状的光泽。由于霉菌菌丝体交织紧密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等结构物质,用接种环挑起时不易挑起,且容易断裂。此外,霉菌菌落的边缘不整齐,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菌落背面的颜色与表面颜色可能有所不同,这也是霉菌菌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由环凯转载自“细菌之说”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Bryan)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