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基的发展历史过程

发布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1541

自18世纪以来,人们在发现微生物,征服微生物,改造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培养基这一专业学科,并逐步发展起来。巴斯德用有机物水浸液作培养基所做的试验,成功地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并建立了病原学,帮助微生物研究工作者正确地认识微生物的活动,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这种有机物水浸液,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天然培养基。随后产生的含糖培养基,比有机物水浸液又有所改进。继巴斯德之后,柯赫用明胶作凝固剂,制做了固体培养基,将熔化的明胶倒在玻璃板上待其凝固,再在明胶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后即可挑取单个菌落再接种,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细菌的目的。后来,柯赫的一位助手又发现了用琼脂作凝固剂,比明胶理化性能更好,凝固的琼脂硬而透明,因此,琼脂成为配制固体培养基最理想的材料而取代了明胶,一直沿用至今。柯赫的另一位助手设计了现在普遍使用的双碟培养皿,则使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日趋完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培养基这一专业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来,微量生化鉴定系统和显色培养基等的研制和使用,缩短了微生物分离鉴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标志着培养基学科已到了基本成熟的阶段。培养基配制和使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促进了微生物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带动了培养基学的发展,并对培养基的适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基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培养基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才有少量培养基原料和产品供应市场。但到了80年代中期,国内已有多种干燥培养基生产,近20年来,国内有关培养基及其原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使用发展很快,不仅在研究和生产技术上有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在质量标准方面也在逐步趋于统一。 商品培养基正在逐步被微生物学工作者所接受,如生物制品、疾病控制、医药生产、临床及卫生检验等,大部分已使用商品培养基。

而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今天,环凯作为国内提供世界级微生物培养基及其成分的领导者,依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及自身优势,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拥有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良好科研条件,建有广东省食品微生物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及肇庆、韶关等研发生产基地。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吴清平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创新成果上,公司取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部市级科学技术奖励1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申请专利15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92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逾200篇。同时,环凯积极承担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订工作,主导制定了《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GB4789.28-2013》,参与制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微生物国家标准。

多年来,环凯一直在不断发展,通过采用最新技术,根据科学家的要求进行定制,遵守监管机构,处理安全问题和易用性等;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积极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工作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广州市著名商标等多项资质认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优势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行业和广东省生物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环凯希望根据全球市场不断变化和挑战的需求,继续推出越来越多基于研发工作的培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