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25-08-07    浏览次数:14

1、在观察MYP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偏黄的蜡质的菌落,周围是黄色的沉淀环,这种算可疑菌落吗?然后做后续鉴定的时候,使用的是生化套装,甘露醇试验中反应是阴性,所以就是觉得MYP板上的菌落颜色不好判定。
还有一个问题是经常会出现菌落绕着平皿蔓延,但是每个菌落又不是连着的,沉淀环是连着的,这种需要一个一个计数吗?还是只记作一个?

答:菌落和晕圈的有其他颜色,估计不同食品有关。单独计数,虽然圆晕连在一块儿。

2、如何更好的杜绝平板蔓延?

答:在实验前,平板在50℃-55℃烘箱烘干平板表面冷凝水,充分干燥后再用。涂布时要充分涂布,让菌液完全吸收后再去培养。选择的稀释梯度也需要合适,如果稀释度低,菌液浓度高,即使注意了上述细节,也会有蔓延和菌落叠加现象发生。

3、快速检验方法里面能不能区分苏云金芽胞杆菌?

答:没有好的区分方法。

4、有没有数据显示,苏云金和蜡样芽胞在食品中的比例分布?

答:食品中苏云金很少,未见文献报道相关内容。

5、基质有没有冰淇淋类?含巧克力、碎粒、果酱之类的基质?

答:还没这么细的,根据需要可以开展检验。

6、FDA BAM的方法里面针对每种蜡样芽胞都有区分的检验方法,但是准确率能达到多少?有没有做过GB方法与BAM方法的准确性比对?

答:没做过比对,目前蜡样的检测标准,最新的是ISO7932-2020,我们多以该标准为参考。

7、同批次蜡样芽胞,同种方法,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偏差很大,怎么解决?

答:除了不同实验室间检测人员操作带来的误差外,检测样品种类、采样、运输储藏和计数前样品制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8、MYP的培养基出现假阳性率的概率是多少?对苏云金的区分率是多少?

答:MYP平板无法区分蜡样和苏云金。假阳性也主要是将苏云金计数为蜡样芽胞杆菌,但实际在检测中食品中的苏云金并不高,也就是说,假阳性率不会很高,但缺少本底调查,不能给出确切的苏云金区分率。

9、国内不同快速显色培养基,有没有灵敏度以及假阳性率的要求或检测方法?

答:本次国标修订,在使用MYP平板的基础上,同时也推荐使用显色平板,但显色培养基根据品牌的不同,检测的灵敏度不同,是否存在假阳性率,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使用。尤其是显色平板使用中,要自己做好质量评价和质控,确定用哪种品牌的显色平板。

10、不同品牌的MYP培养基差异性有多大,对苏云金的抑制有没有差异?

答:有的,也是需要做比对,验证,和质控。一般MYP平板不会对苏云金有抑制作用。

11、有没有关于蜡样芽胞的涂抹的检验方法?

答:建议用涂抹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平板用MYP或蜡样显色平板,测试片等,这样计数结果就是蜡样的近似值。

12、快速显色培养基法检出的疑似蜡样芽胞比同时检测菌落总数数量还要高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儿?

答: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如您所说,按理应该是菌落总数大于疑似蜡样芽胞杆菌才对,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并不是富集培养基,其添加了抗生素对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理应数量小于菌落总数才对。值得深究一下原因。

13、GB 4789.14-2014国标关于蜡样芽胞杆菌生化试验中有列出蜡样芽胞杆菌的典型的生化反应,同时也有列出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型,想问下我们实验室目前只有传统检测条件,按照市场上购买的生化套装做出来的生化反应如何确认是否为蜡样芽胞杆菌?比如亚硝酸盐反应是阴性的话是直接判定非蜡样芽胞杆菌吗?还是按分型的那个表格里对应其他生化反应呀?

答:MYP上能形成蜡质带晕圈的菌落,甘露醇-,过氧化氢酶+,基本可以判断是蜡样芽胞杆菌。亚硝酸盐,VP等有可能不同。生化分型原先的目的是用来溯源的,随着二代测序等新技术出现,这种生化分型溯源技术就有落后淘汰的趋势了。

14、蜡样芽胞杆菌采用MYP和蜡样芽胞显色都是涂布法,为什么标准方法不开发1mL平板倾注法呀?是什么原因呢?

答:平板涂布,可以观察菌落是否是蜡质状,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征,也是为了便于后续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你试一下倾注法,你就知道为什么不用了,蜡样在有氧和厌氧的两种状态下,生长速度差异很大,表面菌落远远大于内部的菌落(见下图)。

蜡样在有氧和厌氧的两种状态下,生长速度差异很大,表面菌落远远大于内部的菌落

15、蜡样芽胞杆菌组(B. cereus group)的概念,是否可以理解为MYP平板上的典型菌落,都属于蜡样芽胞杆菌组?

答:是的,都属于蜡样芽胞杆菌。

16、目前看到国内只有GB 31607散装食品的致病菌限量标准中提到蜡样的限量,请问后续国家会在预包装食品或哪些食品类型中,把蜡样加到产品的致病菌限量标准中吗?

答:目前仅有GB 31607,散装即食食品,且仅适用于以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其他食品还没有蜡样的限量要求。蜡样为机会致病菌,而且食物中毒危害风险不是很高,估计近几年不会增加食品中蜡样的限量要求。

17、狭义的蜡样芽胞杆菌有直接显色验证的方法吗?

答:目前用的MYP,BACARA, 和其他显色平板,均不能直接鉴定出狭义的蜡样。

18、GB修订不区分苏云金和蜡样芽胞?那结果出疑似蜡样芽胞杆菌,还是蜡样芽胞杆菌呢?

答:GB4789.14-2014中有鉴别苏云金和蜡样的方法,但染色镜检技术要求较高,苏云金产芽胞时间长,所以新国标中鉴定方法在改进中。ISO7932不区分苏云金和蜡样。

本文由环凯转载自“CBIFS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