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厂微生物环境监控黄金组合:测试片+三层无菌平板的现场应用方案
发布时间:2025-10-14 浏览次数:12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仍然是威胁消费者健康的首要因素之一。食源性致病菌一旦通过人员、设备、空气或原料等各种途径侵入食品生产环境后,在引发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同时还会显著缩短产品保质期,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因此,建立一套快速、高效、准确的微生物环境监控计划,成为现代食品工厂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一、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
传统平板培养法一直是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和法定方法。其操作流程通常为:由质检人员使用无菌棉拭子或接触平板对生产线设备、工器具、人员手部等关键控制点进行采样,然后将样本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中,再转入实验室于特定温度(如36℃±1℃)下培养24至72小时甚至更久,最后进行菌落计数、形态观察乃至进一步的生化鉴定。
该方法虽然准确性高、成本相对较低,但其局限性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产环境中也暴露无遗:
- 时效性差:从采样到得出结果需要数天时间,期间被监控的生产线、批次产品可能早已流转至市场,无法实现真正的“现场监控”和“实时指导”,风险预警滞后。
- 操作繁琐:对人员无菌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配备专业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采样后样本需要冷链运输并及时处理,流程复杂。
- 现场适应性弱:生产车间、仓库等现场环境通常不具备无菌操作条件,样本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或微生物活性降低的风险,影响结果准确性。
二、现代快检技术的革新:测试片的原理与应用
为了克服传统平板法的不足,近年来,微生物测试片技术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测试片是一种将培养基、显色剂和冷水可凝胶等成分预先涂布在特制载体上的即用型检测产品,使用时只需将样品滴加在测试片上,覆盖膜片后进行培养即可。
工作原理:测试片通常由上下两层薄膜组成。下层涂有可供特定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冷溶性凝胶剂和显色底物;上层为透明薄膜,起到覆盖和密封作用。当待测样本被注入两层薄膜之间后,凝胶剂会迅速溶解并固化,形成均匀的培养环境。目标菌株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特定的酶,与显色底物发生反应,使其菌落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如大肠菌群显红色,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蓝色等),便于快速辨认和计数。
测试片使用方法:
HANDY PLATE微生物测试片定量计数操作视频
三、黄金组合:测试片与三层无菌平板的协同作战
既然测试片如此便捷,是否意味着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平板法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目前正式引入测试片的国标只有GB 4789.2-2022和GB 4789.3-2025,为了让检测程序保证监控精准度与生产效率的同时还符合标准化,应该将“现场快速筛查(测试片)+实验室精准确认(三层无菌平板)”结合使用,让二者优势互补。
1. 测试片的优势与角色(快速筛查与预警)
将测试片用于日常高频次的环境监控。一旦发现某个点位的菌落数超出预设标准(比如菌落总数测试片CFU偏高,或显色指示菌测试片出现阳性菌落),能立即向质量部门发出警报,便于工厂迅速采取清洁消毒、隔离可疑产品等纠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环凯微生物已经开发了多款微生物测试片(https://www.huankai.com/index/index/allSearch?keywords=%E6%B5%8B%E8%AF%95%E7%89%87),该系列测试片具有以下优点,适用于食品企业生产线抽检时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快速筛查,能适应不同食品检测的需求。
- 速度快:大幅缩短检测时间,实现近乎实时的过程监控(增菌18-24h,确认4-6h)。
- 简便安全:操作简单,无需配制培养基和大量灭菌工作,减少了人员接触潜在病原体的风险,同时缩短培养基配制及灭菌所消耗时间,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长。
- 便于现场使用: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非常适合在空间有限的生产车间内进行广泛筛查与培养。
- 检测精准:快检试剂对目标菌检出准确率达99%。
- 标准化:预制式产品减少了人为误差,结果重复性好。
2. 三层无菌平板的优势与角色(精准确认与溯源)
传统培养法仍是鉴定菌种的“金标准”,结果更具有权威性。当测试片发出阳性或超标警报后,质量部门应立刻使用传统平板培养法对同一监控点进行复采样,按标准流程进行培养和鉴定。这个过程在确认测试片结果的真实性的同时还能确定污染菌的具体种类,为查找污染根源(如来自特定原料、设备死角还是人员)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
环凯微生物新推出的三层包装无菌平板培养基将产品有效期从6个月提升到9个月。此外,它还具有以下优点。
- 无菌可靠:终端辐照灭菌,三层非真空包装+无菌空气填充,确保产品无菌性与包装完整性。
- 便捷高效:直接接触采样,琼脂平面略微凸起,最大化接触面积,采样更省时省力。
- 结果准确:添加中和剂,有效消除环境抑菌残留物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信。
- 易于追溯与分析:平皿侧边喷码信息,便于追溯与结果观察;内部网格设计,方便菌落计数。
- 安全设计:透明密实防渗透包装,带卡扣设计防止意外开启,培养基专利配方不易萎缩。
- 经济实用:保质期长、批量生产,降低采购与验收工作量。
通过将测试片的“快”与无菌平板的“准”相结合,食品工厂既能实现对生产环境的实时、高效监控,牢牢守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又能在发现问题时具备深度调查和精准溯源的能力。这套“黄金组合”方案,无疑是现代食品企业构建稳健质量体系、保障产品安全、延长产品货架期并守护品牌声誉的最具性价比和实用性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梁筱筝.常见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对比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0,(36):166+168.DOI:10.16043/j.cnki.cfs.2020.36.103.
2、詹艺舒,陈薪旭,魏源.微生物测试片的组成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5,16(01):250-257.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40930011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张颖。